张巧银不忘初心,共担风雨
作者:     日期: 2017-08-14    浏览量: 229

  张巧银,下蜀镇祝里村方庄合作社一名普通的村民,却拥有一个不普通的家庭:母亲体弱多病、哥哥哑巴、弟弟哑巴又痴呆。30多年来,这个善良柔弱的女子硬是把自己逼成一个“女汉子”,独自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上世纪80年代,张巧银嫁到了南京,和丈夫王高岗结婚,家庭条件不错,生活幸福安乐。如果不是因为娘家原因,她如今在南京生活的条件一定很富足、惬意。但是娘家的困难状况一直让她寝食难安,放心不下。和丈夫多次商量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南京的富裕生活,把家从南京搬回了生活困难的老家

  从此,张巧银和丈夫一起承担起了照顾哥哥弟弟重任。除了平常的家务活,张巧银还要教他们更多的社会技能。春播、秋种时她带着哥弟俩一起在田中劳作,遇到需要沟通农作问题时,别家田里一声吆喝就能解决,而因为“语言不通”,张巧银一家只能来回跑。要撑起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单纯依靠种田还远远不够。为此,夫妻俩又购入一架板车、一只骡子,丈夫闲时就从宝华森林山区拉些柴火贩卖补贴家用。用张巧银的话就是“一有闲功夫就想办法挣钱。”1984年、1990年两个女儿相继出生,无声的默契见证了这个家庭由困苦到温馨的转变,日子也一天天好过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2004年11月的一个早晨,王高岗在去拉柴火的路上,不幸发生车祸当场身亡。王高岗的去世使这个特殊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张巧银告诉笔者,尽管悲痛万分,但照顾一大家子的重担不允许她有一丝懈怠。料理完丈夫的后事,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干的活,张巧银全都揽下来。大女儿此时已高中毕业,懂事的她毅然选择外出打工,并承担起二女儿读大专的费用。

  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在张巧银家却格外沉重。2012年,86岁的老母亲第二次病重住进了医院,这次病重使得本来就破碎的家庭雪上加霜,年老体弱的母亲从此不能下床活动,一日三餐都要张巧银端到面前,每天还要擦洗翻身,换洗贴身衣裤,这一做就是3年,直到老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别人看来,张巧银这大半辈子没享过一天福,出嫁之后原本可以“偷懒”不理家里的“大摊子”,而她却说,小时候父母也没有抛弃我们,一点点的把兄妹三人拉扯大,我们终有年老的一天,自己的孝行也是教育子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张巧银面对困难没有退缩,面对困苦的家庭没有抛弃,她用孝心和爱心诠释着中华传统美德。

  来源:福地句容 杨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