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志友团一行赴宁——见证生命的礼赞
作者:     日期: 2018-04-09    浏览量: 653

  3月31日早晨,句容志友团一行50人,赶赴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参加一场规模盛大的公祭活动,向一个特殊的群体表达崇高的敬意。他们当中有离退休干部、共产党员,也有普通打工者;有耄耋老人,也有青年创业者,他们此行只为—— 

 

  

  

  见证生命的礼赞 

 

 

  

  三月的天,和煦的风,一切生灵都大自然的怀抱里循环往复,消长绵延。 

  3月31日,是南京市第一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上午10时,公祭仪式在“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隆重举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江苏省红十字会,南京市四套班子,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市红十字会、各区红十字会等单位领导和医学生代表,已捐献遗体器官组织的“志友”家属代表等1000多人参加了公祭仪式。

  在这场盛大的公祭仪式上,一面印有“南京红十字会句容志友团”的旗帜在微风中飘扬,引人注目;几位挂着“南京红十字会志友协会工作者”胸牌的句容志友,在现场来回巡视服务。50名句容捐献遗体器官的志愿者,在戴义铮、刘芬章的带领下,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完1个多小时的活动,最后,向1900多名已经实现遗体器官捐献的志友献上一束洁白的菊花,表达内心的敬仰。句容志友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为了见证这场特殊的纪念仪式,句容志友们精心准备了一个多月。

 

  

  为了这一天,“群主”戴义铮不顾年高腿病,往返奔波宁句之间。 

  

  作为这场公祭仪式句容志友团的主要策划组织者,已经81岁高龄的戴义铮阿姨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2009年,她在南京红十字会注册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从此,便一心扑在红十字“三献”义务宣传中。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句容地区出现了一批主动要求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互称为“志友”)。为加强志友间日常联系,她还学会并建立微信群,每天坚持守群,与志友互动交流,传播捐献资讯。二月初,当她获知南京市首个遗体器官捐献者公祭日将于三月底举行的消息后,便开始筹划参加公祭事宜。为此,她临时成立了一个筹备组,具体商议参与方案。那段时间,她常往返宁句之间,腿部关节炎不时发作,钻心痛,常拖着一条腿移步好长一段才稍稍正常。她的无私举动,感动了筹备小组几位志友,在讨论包车费用时,志友樊红华主动赞助500元。当确定参加公祭活动限定在50位志友后,包车费用还差300元,她又和顾宏钧、洪建南、夏俊峰等志友各自捐献凑足。当群里一位盲人朋友提出想参加公祭活动感受一下时,她积极跟主办方沟通争取,但最终出于安全考虑没能成行。事后她向这位盲人朋友做了妥善说明,取得了理解。盲人不便行,她却把自己87岁、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伴周才广带上。周老是位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为支持老伴的捐献事业,也注册成为一名志友。平时与老伴读老年大学摄影班。公祭日前一晚,戴义铮阿姨再次通过微信群发布通知,提醒大家于次日晨6点40准时在卫生大厦门前集中。结果一大早,没有一个迟到。大巴准点出发。整个活动过程中,她始终与志友们有说有笑,欢畅交流,简直让人怀疑她已经是一位八旬老人了。活动搞得非常圆满!她以无私奉献赢得了全体志友的敬意。

 

  

 

 

  为了这一天,不同年龄、身份、岗位的志友,表现出了共同的“红十字”精神。 

  

  

  公祭活动中,有一对夫妇,手捧相机,热情、随时地为志友们留下珍贵瞬间。男的叫徐中堡,今年78岁;老伴徐阿姨,也过70了。二人多年前双双注册登记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徐老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庭:两个儿子,一孙子一孙女;长子是镇江市优秀老师,老二辞去事业编制下海。长孙毕业于南大化学系,孙女初中便赴美就读。重视子女教育是徐老一直奉行的家风。徐老老家兴化,曾做过下蜀茶场副场长兼工会主席,也是屡受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退休后报名上了市老年大学摄影班,并担任了句容门户网老年健康版块版主。十年前,阅尽沧桑乐观豁达的徐老向子孙们捧出心声后,最终首先得到长子的理解和支持,孙儿孙女们也为爷爷的博爱精神点赞。徐老常主动用擅长的摄影技术为句容志友团队服务,每次活动后都要耗费数小时编成电子相册,发到群里给大家欣赏和留存。这次公祭中,他带着老伴不停地寻找角度,拍摄了不少图片。徐老以高尚的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志友们的尊敬。在公祭结束返回途中,徐老收到孙子发来的问候微信时,眼角流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参加公祭的志友,除徐老外还有多对夫妻,孙祥华、沈家立也是其中的一对。今年69岁的孙祥华女士,祖上扬州人,是落户句容的知青,干了一辈子企业工人,退休后除了做饭给孩子们吃,还爱上了健步走。夫妻俩自然、乐观的生活态度令周围邻里羡慕。当前年遇到句容志友团队后,她便高兴地加入并在南京红十字会办理了登记注册手续。老伴在其影响下也注册捐献。女儿女婿理解支持他们的决定。活动现场,当两位南京电视台记者随机采访她时,她将10年前对独生女儿交代过三句话重复了遍:如果哪天我生病了,如我不愿治疗,要尊重我的决定;如果哪天我老年痴呆了,就把我送养老院去;如果我哪天死了,要遵照我意愿不置墓地,骨灰撒了或树葬都行。孙大姐和沈家立的微信名很有意思,分别叫爱我中华和我爱中华。“国强民安,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能为国家医学发展做点事情是我们最后的心愿。”孙大姐说。

 

  “我叫方建政,如果还能在死后为国家医学研究做点贡献,就了无遗憾了。”公祭现场,一口乡音的志友方建政吸引了我的注意。他自我介绍是在句生活了近20年的射阳人,今年48岁。20年前,喜欢创业的他因为招商引资举家来到句容,后觉得句容人不错,就在周家冈村安家落户了,一直以来承包村里数十亩田地种梨、发展食用菌。小伙子向来富有爱心,十多年前因参加义务献血,被发现自己居然是大熊猫血型,之后每年参加无偿献血。受其影响,妻、女都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并且方建政已于2016年参加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他的妻子还获得了国家颁发的献血银奖。在无偿献血中,他认识了樊红华,并经樊红华介绍走进句容志友群。“今天非常高兴能参加这场公祭,当面向这些前辈志友表达一份敬仰。”说话略显腼腆的方建政告诉我们。

 

  家住边城的志友小丁已经是一位奶奶了,但看上去仍然显得很年轻。她告诉我们,去年她慕名找到戴义铮阿姨,要求为自己和丈夫及儿子儿媳办理捐献登记。戴义铮不顾年迈和天气炎热,乘车往南京,很快为她办妥了注册登记。小丁的大爱之举受到红十字会领导的称赞。公祭活动一结束,她便急着往回赶,原来,她来之前将孙子交给丈夫临时管理,她实在放心不下。这让大家情不自禁为她竖大拇指。

 

  在本次公祭活动中,大家发现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手拿相机跑前跑后,为团队活动留下很多珍贵影像资料,并义务充当导游的角色。她是来自句容慈善义工艺术团的爱心志愿者、捐献遗体器官注册志友,网名梦也,在一家奶业公司做营销,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向懂事的儿子非常支持妈妈的选择。看到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参加遗体器官志友队伍,大家倍感欣慰。

  还有一些平时热心公益、尚未加入志友队伍的人士也主动要求参加了公祭仪式。

 

  

 

  

 

  

  一句话,激励着句容志友队伍不断壮大。 

  

  

  据悉,上世纪1995年,南京市14位志友率先做出“移风易俗,博爱奉献”壮举,他们提倡的“三不、两献、一育”激励了许多人加入捐献行列: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接受花圈挽联,不用骨灰盒建墓土葬;捐遗体供解剖、献器官供移植;骨灰用于植树育林。至今南京市已有一万人加入捐献,实现捐献遗体器官达3000多人,为国家、人民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22年后的今天,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日的确定,是这座“博爱之都”的重大决定,映射出城市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正同步向前。作为近在咫尺的句容,受其强大的辐射和影响,有一群人不受地域限制,主动作出人生重大决定,实在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在句容志友群,活跃着一群热情的“三献”志愿者,他们是“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因为他们内心始终被一句话激励着:诞生和逝世乃人生必然,晨曦和晚霞皆光照人间。这句话,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三献”队伍,成为句容城市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丈量着容城文明新高度。

 

  

 

  

  

  让我们在公祭仪式上志愿者朗诵的《生命的礼赞》声中的结束这篇报道:

  感谢你 朋友们

  朋友们 感谢你

  感谢你 珍贵的生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