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区四十年 ——教师伉俪携手并肩育桃李
作者:     日期: 2023-03-22    浏览量: 347

      三尺讲台,四季晴雨。自1983年加入教育队伍以来,范昕、孙书珍夫妇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挥洒在校园里,为农村孩子照亮了求学路。执教鞭40载,放弃多次调往城区学校机会的夫妇俩,将茅山革命老区近5000名学生送往了更高层次的学校,拥抱更美好的人生。

      他为学生做“良医”

      今年7月,范昕就要退休了。在天王中心小学执教的最后一年,他替换一位怀孕女老师教二年级数学。在他从教的40年间,有32年担任6年级的数学老师。“有他坐镇毕业班,我们一百个放心。”戚荣宝校长表示。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范昕非常注重“寓教于乐”。他介绍:“孩子们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面积时,常常会因为缺乏生活常识而解不出题,我就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比如电视机、抽屉等。这样他们既能加深对生活的思考,又能体会到数学之美。”

      找出症结所在,方能对症“下药”,范昕把自己当作孩子们学习中的“医生”。每次测验后,范昕都会仔细查看学生的失分点在哪。经过大量的统计,他发现,小学数学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计算和运用上。“90年代我教过一批学生,由于我在前期帮他们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他们计算题失分均分只有0.5分。后来这个班的17个孩子中有5个考进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范昕回忆。

      “责任”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2003年,范昕得了阑尾炎,但孩子们正临近期末考试。范昕每天上午挂水,下午将两个班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上课,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星期。“可能是我身体底子好,挂了两星期水后就好转了,一直也没做手术。”范昕笑道。

      她为学生做“慈母”

      在天王中学采访孙书珍时,她正掸着粉笔灰从教室出来。只见她脸含笑意,身形消瘦,戴一副眼镜,齐耳短发已斑白。

      今年,孙书珍教8年级2个班的数学,共85名学生。最近,58岁的她腰椎疼痛的毛病又犯了,在黑板上写字时,手指还会因为神经痛而不自觉地抖动。每天一大摞的作业本,只能捧回家趴在床上批改。

      还有2年,孙书珍就退休了。时间回溯到1987年6月17日那天,挺着大肚子的孙书珍仍然在为孩子们做最后的复习,两天后即将中考。“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遗憾没能把孩子们送上考场。”孙书珍表示,中考那天她正在医院生产,但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考好。

      80年代的物质条件非常艰苦。孙书珍每天只能步行上班,单趟要1个多小时。晚自习后,她要摸着黑回家。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们,孙书珍下决心要买辆自行车。那时,孙书珍一个月工资仅29元,一辆200元的二八杠自行车对她来说已是“天价”。“但这钱花得值!骑自行车上下班后,我多出了2个多小时陪伴孩子们。”后来,靠着这辆自行车,孙书珍翻山越岭接回了许多想要辍学的孩子。

      他们用爱倾听花开的声音

      从晨曦到日暮、从青丝到白发,走过岁月风雨,夫妻二人依然相敬如宾。范昕对孙书珍说:“退休后,我每天给你洗衣做饭,为你做好后勤保障。”孙书珍却答:“你最要做的是去医院好好治治腰椎。”

      范昕与孙书珍的结合缘于数学,同为数学老师,他们互相吸引,志趣相投,他们喜欢自称“教书匠”。婚后,两人都不爱出门,不爱社交,最喜欢的就是探讨每个知识点的教法,每个题型的做法。不善与人交谈的他们,聊起教学来,却另有一番天地。他们说:“我们的世界里,教书是第一位。每当我们走上讲台,拿起教案,内心总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真爱如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从教40载,范昕夫妇早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夫妇俩用无私细致的爱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那句老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句容文明网 周雪菲

范昕老师工作照

合影

孙书珍老师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