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如炬 大道远行——2024“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举行
作者:     日期: 2024-04-06    浏览量: 138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翠柏凝春祭英烈,绿色葱茏向未来。4月4日上午,信仰如炬 大道远行——2024“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在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各界人士通过“不朽的史实”“信仰的故事”“滚烫的誓言”等篇章,回望历史,期许未来,表达对革命英烈的无尽缅怀和崇高敬意。雨花英烈亲属、南京市青少年代表、消防官兵、司法警察、医护人员、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职工代表等700人参加了祭扫活动。
捐赠红色家底,让革命精神“亮”起来
      烈士文物是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烈士亲属们心中最柔软的眷恋。活动现场一张百年前的结婚照和结婚证令人瞩目。照片中的新娘凤冠霞帔,端庄秀丽,新郎长袍马褂、神清骨秀,可以看出这个家庭的殷实和富裕。照片中的新娘是雨花英烈姜辉麟,她抛弃优越的生活,义无反顾的走上一条革命道路。她的女儿黄宗英已有百岁高龄,今天在家人的陪同下从济南来到南京雨花台,只为再看母亲一眼。姜辉麟烈士牺牲时,黄宗英只有八岁,对于母亲,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母亲出门前都会给她说两句话,“好好学习”和“晚上不用等我吃饭了”。年幼的黄宗英还不懂母亲肩上的重任,只是听话的不去打扰母亲工作。但这句家常的叮咛随着时间的推移像是长在黄宗英的心里一样,她开始像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说,对孙子说……当主持人问黄奶奶愿不愿捐赠母亲的遗物时,黄奶奶哽咽了:“我心里是不愿意的,但是我也知道这是我母亲的材料,她是革命人士,把它们放在自己家里,就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所以我愿意。”黄奶奶亲手将母亲的遗物捐赠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将对母亲的思念与对传承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寄予的期望一并交予。姜辉麟的孙子黄世立说:“这两件文物对我们来说非常珍贵,但把它们捐赠给雨花台对教育子孙后代意义远大于放在我们家里。”同样捐赠文物的还有来自福建福安的文物收藏家林志锋,这是他第二次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捐赠骆何民烈士的文物。去年林志锋专程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瞻仰,在工作人员的普及下了解到“红星计划”后,就决定捐赠自己收藏的烈士文物。当主持人问到把这样寄予深厚的情感和期望的文物再次捐赠是出于什么考虑时,他表示:“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并参与烈士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更多的人以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文物。”
      为进一步丰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藏文物,用好用活雨花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在2019年发起了综合性革命文物征集活动——“红星计划”。2023年,面向海内外征集到文物史料及相关资料686件/套。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传播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的载体,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
创新文艺精品,让英烈事迹“活”起来
      当百米画卷缓缓铺开,雨花英烈的英姿跃然纸上;细腻的工笔下是恽代英烈士充满力量的振臂高呼,每一幅都是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南京传媒学院师生与南京艺术学院以雨花英烈为题材创作了绘画作品。“只有用好用活这些资源,我们才能真正地感悟总书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谆谆嘱托的深刻内涵。”南京艺术学院主创人员吴佳玥分享感悟说。南京艺术学院学生带来舞蹈《雨花石的等待》,以雨花英烈许包野与妻子叶雁苹的故事为创作背景,该舞蹈曾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最高奖项。英烈故事的创作根基,是持之以恒的寻访与挖掘。现场,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科长方厦,为大家讲述了关于雨花英烈许包野的寻访故事。雨花台作为闻名全国的革命遗址和红色地标,拥有丰富的红色文艺资源,越来越多艺术家以雨花英烈为主题创作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佳作。大型红色史诗话剧《雨花台》曾获得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其中雨花英烈冷少农的扮演者张树平来到现场,再次扮演冷少农烈士,与“红领巾讲解员”张添禹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雨花英烈在文艺的创作下从历史中走来,有了更生动诠释。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老师蒋芸说:“今后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以艺术之行致敬英雄模范,以艺术之美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更多厚植家国情怀、树牢复兴志气、具备扎实学识的优秀艺术人才。”
牢记殷殷嘱托,让红色传承“动”起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值此时刻,人们更加怀念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誓死奋斗的革命烈士。视频《时光的印记》中,烈士亲属、志愿者、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等10位嘉宾深情讲述自己与雨花台的故事。《丰碑镌英名 山河永不忘》中飞过雨花英烈生活与战斗过的土地,生动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和中华大地无限风光,以山河之名,向英烈致敬。近年来,雨花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挖红色家底,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现场观众心情澎湃,分享畅谈如何用实际行动,让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雨花英烈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从未退缩,从未放弃的精神是我学习、工作的法宝,不断挑战自己,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实现更高的目标。”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朱洪斌说。南京市小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刘骞宇将自己做的手工绣品带到现场:“这是我在上《雨花英烈的艺术人生》的课的时候做的,烈士郭纲琳也曾在狱中做出这样的绣品。作为21世纪的新少年,我会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光和热,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种子教师”王欣怡分享心得:“每一堂课我们都追寻雨花英烈的初心,让孩子们不断从学习到实践。我会充分利用好雨花台丰富的红色资源,把他们变成思政教育的‘活教材’”。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寄思墙,邀请现场观众留下自己与雨花台的记忆,形成一个集体的美好记忆库。同时上线“我与雨花台时光的印记”融媒征集活动,参与者可登录新江苏客户端分享自己与雨花台故事,活动将持续到今年10月底。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杨梦媛 冯晓丹 舒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