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蜀:工业大镇变身生态大镇
作者:     日期: 2015-05-28    浏览量: 313

2014年10月8日  镇江日报  头版头条

 

这些天,句容市下蜀镇祝里村一片绿色环抱的空地上,一座高标准菌菇生产基地正在抓紧建设。负责人朱苏明站在工地前,畅想着菌菇产业的未来。一年多前,他的身后还是座养猪场,从圈养上千头生猪让环境难堪重负,到借重良好生态培育菌菇,朱苏明的创业生涯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型。

同样转型的还有刘永春。他经营的永鸿管件位于312国道旁,本是家高能耗的污染企业,如今则转向物流行业,成为“环境友好者”。

近几年,类似朱苏明、刘永春经历的转型故事,在下蜀不胜枚举。一个个转型故事,也书写着下蜀从工业大镇向生态大镇华丽转身的新篇章。

算出发展与生态的加减法

车行在宁镇沿江公路下蜀段,沿途景象让人感叹不已。路两侧是高楼林立、厂房密布的临港工业区,目力所及不远处,则是现代化新市镇和漫山遍野的茶叶及蔬菜基地。一、二、三产能在同一片绿色中如此交融,现代工业与生态文明可以有机结合,这是工业大镇下蜀转身拥抱生态后给人的惊喜。

然而,从工业大镇转向如今的生态大镇,下蜀曾为发展与生态算过刻骨铭心的加减法,走过一条不平凡之路。

下蜀镇华山村多年来一直是座绿色掩映下的秀美山村,满山奔跑的野猪曾是这里的一道风景。十多年前,开矿采石的巨大声响,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一路扬尘的石料运输车,让村民终日生活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很多村民虽然经济收入提高了,但因为生活环境每况愈下,满腹牢骚。

华山村只是缩影。在那个工业企业“出城下乡”的年代,下蜀镇凭借临江和多山优势,吸引来众多建材、管桩、化工企业,逐渐成为句容市首屈一指的工业大镇。但是,伴随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镇生态环境也急剧恶化。一位句容市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句容市区到下蜀镇的句蜀路高低不平、灰尘漫天,大家下乡公干最怕去的就是下蜀。很多外地司机途经下蜀,也宁愿改道绕行。

2010年,痛定思痛的下蜀人,决定不再为经济效益承受环境之痛。当年,11家采石场全部取缔,一些小化工、金属电镀等企业也逐一关闭或整改。去年起,下蜀镇又陆续关停7家生猪养殖场,全镇每年财政收入累计减少5000多万元。

收入减少的同时,该镇在上级政府支持下,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投入数千万元进行矿区复绿,投入3000万元全面改造集镇,投入2000万元实施污水管网工程,同时投入3000多万对全镇84个自然村开展环境整治……目前,该镇正积极创建句容首家全国卫生镇。

下蜀的山又绿了,水又清了,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又回来了。下蜀镇党委书记、句容临港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蔡家红说,当初全镇为恢复生态、优化环境,已做好少挣钱、慢发展的心理准备。但是当山清水秀的环境恢复后才发现,生态对发展其实有极大推动作用。

事实的确如此。在下蜀镇环境恶化最严重的那几年,不少企业悄然搬离,很多客商来考察后再无回音。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项目,因为这里的生态环境而落户。仅今年上半年,该镇开工建设的亿元项目就达8个。同时,像朱苏明、刘永春这样顺应生态要求而转型的企业家,大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工业经济生态文明两相宜

工业大镇所以能转身成为生态大镇,这与下蜀科学的产业布局以及工业经济的绿色发展有关。

“去年以来,镇江全市大力推进产业的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这些理念先进的发展战略,下蜀有高度自觉,并自发实践。”蔡家红说。

在下蜀镇的产业版图中,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江地带,南部山地则发展茶叶、蔬菜等高效农业。由于规划较早,下蜀的规模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江12.9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这为全镇后来的企业进一步集中,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因此,目前全镇哪些区域重点开发、哪些区域用于生态平衡,层次十分清晰。

对于工业集中区,下蜀镇也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下蜀工业的支柱产业是建材和发电,在很多人看来,这类产业向来是“污染”的代名词。但下蜀的句容临港工业区,却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走出一条工业生态两相宜的绿色发展路。

2011年4月,集聚江苏建华管桩、句容华电、台泥水泥、北新建材等“巨无霸”型企业的句容临港工业区,出台了《循环往复利用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规划,这里将建成镇江首个循环经济圈。同时,“绿色、节能、循环、科技、创新”,成为该工业区的清晰发展理念。

如今,临港工业区的绿色循环经济已初步形成:句容华电发电过程中的副产品脱硫石膏,给北新建材生产石膏板;燃煤产生的粉煤灰给建华管桩、台泥水泥和北新建材,作为产品原材料;而发电多余的蒸汽,则输给建华管桩用于增氧……

通过循环方式,目前工业区16家企业实现了“双赢”或“多赢”,每年在原料供应、运输成本等方面节约产生的经济效益超5亿元。同时,这些企业的能耗和排放也大大降低,真正体现了绿色发展。

让茶叶作为生态试金石

上月16日,下蜀镇镇长、句容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梁亮应邀参加中国茶叶大会,并作了《百年巴拿马,优质下蜀茶》的交流发言。会议期间,下蜀的优质茶叶引起多方关注,很多客商当场表示合作意向。

下蜀茶叶走红中国茶叶大会,与该镇发展茶叶产业渐入佳境有关,背后则是下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下蜀的生态环境好不好,茶叶是一块试金石。”梁亮介绍,茶叶对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任何环境污染都会影响其品质。下蜀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既是生态环境改善的结果,也将和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互动并进。

按规划,下蜀镇将把既有的6000亩茶田发展成为1万亩优质茶叶基地。针对当前茶叶种植和生产小而散、品种杂乱等问题,该镇对区域内的茶田和茶叶品种,进行资源整合、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并将对沿主干道两侧的茶园展开景观化改造,实现连点成线、区分功能、配套发展,让万亩茶园为下蜀的优美生态环境增色。

“茶叶与一般农产品不一样,它既具有经济效益,也具有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发展茶叶产业,也寄托着我们把富民强镇和生态建设有机统一的愿望。”梁亮说。

目前,下蜀镇已引进一批“茶”字号企业,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同时聘请安吉等地的茶叶专家作为顾问,设立了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深加工研究院,为农业生态项目建设注入科技活力。

依托茶叶等产业,该镇还计划打造休闲农业,开发农业复合地产,推动宜居城镇建设。一个生态化与工业化交相辉映、青山绿水和现代市镇完美融合的新下蜀,不久有望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