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倪 38 元魁世家朱献
作者:     日期: 2015-11-11    浏览量: 189
  朱献醇,句容人。曾任清代四川射洪县令,著《治家格言》《亮工文稿》(一卷)等。享年78岁。

重学爱民

  朱献醇,字亮工,号鹤湄,初名朝干,后来改名为献醇,句容来苏乡(今白兔镇朱古隍村)人。朱献醇从小聪慧,8岁就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朱和宇常说:“这孩子一定能振兴我家。” 到了20岁就位列诸生,成为享受廪膳补贴的廪生,学政多次提拔。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得乡试第一名,大家都称道说他可以与癸未鼎元杨冰如、辛丑鼎元马章民并列。

  朱献醇侍奉双亲很孝顺,跟人交往,态度非常温和可亲,接触的人如坐春风中。生性淡泊名利,上京应试时,有朝臣想将他招致门下,但朱献醇刚正不阿,一概拂袖而去,头也不回。有人以此批评他,他说:“我怎么能因为一个科举名第而毁了自己的名节?” 在礼部会试中7次受挫,但他却坦然淡定不放在心上。

  朱献醇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落笔压倒元稹、白居易,然而不屑于雕章琢句。曾经跟随修撰马甸臣游学,马甸臣说:“华阳这地方的朱氏理学,有继朱熹之后崛起的,就是朱亮工这个人。” 据载:朱献醇与宣颖、张芳是同学、好友。宣颖为《朱亮工文稿》作序,认为亮工在同窗中首倡经学,提倡儒学,且在日常的学习中,没有自叹不遇,而是以学行自信,后果然中举,其文章风格“飞动浑脱”。 。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朱献醇任四川射洪县令。上任后他督促务农养蚕,劝勉开垦荒地,教诲孝悌之礼,大力推行诗书教化。三个月下来,一切有条有理。但他却不能适应水土,又因为年老,慢慢感染生病,没办法退休回乡休养。当地百姓感念他,为他立“去思碑”。

  朱献醇回句容期间,句容每年推举一名区头承担赋税与傜役的催缴任务,不到半年就得破产,卖儿卖女。朱献醇通告县里将条例刻在石碑上,永远禁绝粮贮。龙潭百姓为陆运所苦,并且奸滑的胥吏不允许抵交兑换,有的人渴了喝冰,困了躺在雪地里不能回家,朱献醇又分条陈述革除弊端,竭力请求朝廷免除苛捐杂税,句容人都对他感恩戴德,5次被推举为乡礼的大宾。朱献醇去世后,知府陈鹏年为他的墓作碑记,铨部王澍为他作传。

治家格言

  朱献醇著有《治家格言》一卷,内容丰富、见识精深,语句平实易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居家过日应遵循的原则

  他说:“凡居家以宽和含忍为主,若有一事至因不能顺序而行必至使气,其人若以逆来彼此奋激反至愤事,不若竟以待之,婉以教人,人虽至顽,若情理极至,亦有开悟之处。” 这段文字阐说了居家应宽和谦让的宗旨。遇事不顺不能发火,待人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做即使再顽固的人,也会有开悟的时候。

  二、做人应掌握的标准

  他说:“凡遇人当有春风和气,使人可亲可爱,不论贵贱贤愚总不加以矝骄。” 

  又如:“人之立身,他勿具论。但能孝于父母,及与兄弟,和于妻子,此三者中有真挚莫可解之意,有权忻不容己之情,即此便是积善之本。” 人生在世,为人做事,其他且不说。只要能孝敬父母,兄弟友爱,夫妻和睦,且感情真挚,没有私心,就是积德积善的根本。

  再如:“每见少年新进之辈,见人则举止骄矜,遇事则敢言放作,多至放肆。以是取人之怒,招人之忌,往往有之,是皆没受用处。盖从来大富大贵之人,必有沉重浑朴之气,胸中含蓄无穷,外面绝不露分毫色相。此乃气量宏远,志气沉潜。自能重载,非与诡潏险诈中怀不测者比。大约立心忠厚不可浇漓;举动端严不可浮躁,乃立身之本也。” 常常见到一些年轻得意的人,对人行为举止骄傲夸耀,遇到事情不加思考妄说妄作,大多至于放肆,因此招到别人的愤恨和猜忌,这些做法都是没什么好处的。凡是一些有成就的人,一定浑厚质朴、含蓄,胸怀宽广,气量宏远,能自我约束,与那些狡猾奸诈的人是不能比的。为人要忠厚朴素,言行要端正严肃,这是立身的根本。

  三、做事要秉持的原则

  他说:“凡人欲为一事必当辨其理之是非,是则行,非则止,行所当行,虽通国沮之而不为却也,止所学止,虽通国挽之而不为前也,如此方为有识力。” 凡是一个人要想做一件事一定要辨别一下道理上的对和错。正确了就去做,错误了就停止。做所应当做的,即使全国的人都阻止也不要退却。不应做的就不做,即使全国的人都来拉你去做也不去做。这样,才为有见识有能力。这里他强调做事要辨清是非,在此基础上要不为别人意见所动摇,坚定走自己的路。

  又如:“大凡自家做事必先胸中思量一番,或与有见识人商议斟酌,再或博谋广问,则此事之失者鲜矣。先贤有云:‘愚者所忠,必有一得’,盖言人不可不虑也。” 凡是自己家里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一定要事先在心中考虑一番,或者和有见识的人商量商量,或者多方打听寻问,那么事情办不成办不好的情况很少。圣人说:‘愚笨的人考虑多遍,也会有所收获。’说的是人做事不可不三思而后行。

  四、教育子女应掌握的方法

  他说:“每见伐阅之家,子孙竞至冻馁。又有少壮时,或功名得意,或袭先人之成业,坐拥富饶,习于奢纵,于人世勤苦饥寒之事绝无闻知。久之恣睢,纵欲戕生。有寿命夭促者,有衰老衣食不足冻俄而死者。由此观之,非天与之不厚也,自作其孽,于天乎何尤?人能常以此等监观,便知所儆惧。”常常看到功名显赫的人家,子孙后代竟然到了受冻挨饿的地步。又有人,在年轻力壮之时即功成名就,得意扬扬;有人坐享祖辈的功业,习惯于奢侈放纵,对人间的勤劳疾苦饥饿寒冷的事情听也没听过。久而久之,放纵任意,不加约束,危及生命。有的寿命夭折,有的受冻挨饿而死。由此看来,并不是老天对这些人不公平,而是他们自己作孽。人们应当引以为戒。

  又如“教训子弟必先从心术始,心术既正,后及威仪,威仪有方,后及世务。必使内外无愧,经权分宜,方为承家之子,至于刚克柔克因人而利导之。” 教育子女一定要先从内在道德品质开始,思想品德端正了,然后才开始行为举止的教育,行为举止合乎规矩了,再开始实际能力的教育培养。一定要让使他们表里如一,秀外慧中,才能传家立业。至于性格是刚是柔又要根据各人的不同而因势利导。

  再如:“人一生不贪不淫不骄不吝便是大学问。” “服物不如人,庐舍不如人,禄位不如人,皆非耻也。唯学问不如人乃可耻。” 人的一生当中能不贪财不放纵好色不骄慢不吝啬就是大学问。衣服穿戴不如别人,房屋居住不及别人,职务级别没有别人高,都不是可耻的,唯有学问不如别人才是最可耻的。 

  五、正确处理兄弟关系

  他说:“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兄弟相处谦让便相安无事,不要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争端。生子后子女又是兄弟姐妹,父辈要给后辈做榜样。他这种身为后人榜的思想,尤为今人推崇。

  六、改正错误的态度

  他说:“学莫善于改过,而人每惮改者,其意为我过已著矣,忽改而为善亦不为人所信,适足贻笑耳。” 改正过错是最好的学习,可是有的人常常害怕改过,大概是认为我的错误已昭然于世,改过以后去做好事也不会被别人信任,这实在让人笑话。朱献醇在这里从人的心理上为知错怕改者画像,让人觉得很实际,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