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稻米分外香
作者:     日期: 2019-12-30    浏览量: 114

      茅山镇东霞村是镇江市贫困村,村民以传统农业种植业为主,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的劳务性收入为主,而今年东霞村稻田金黄、稻米飘香,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对年底分红也有了更多期待。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市人社局就管中心主任、东霞村“第一书记”任玉军和村“两委”对该村精准扶贫“把脉问诊”,狠抓产业扶贫的工作实践。

      “东霞村临近茅山湖,水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村下辖 9个自然村,现有1016户288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05人,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外出打工。”任玉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思索着如何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2018年,任玉军抓住村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机会,倡议村“两委”创新机制、盘活资源,调动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号召大家建言献策,理清发展思路。“农村要发展,重点在产业。东霞村,所产稻米保持着原生态品质。但传统农业想要发展,必须有新技术支持,开拓中高端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增收富民。”村“两委”在讨论中明确了发展思路,然而向村民推广时,并没有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大家一方面对自身技术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对销路也持怀疑态度。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任玉军与村“两委”四处奔走,最终促成了稻米合作增收项目,即由东霞村委会与句容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茅山绿盾机械合作社、东霞村农户签订四方合作协议。村委会以102亩农田土地入股,引进先进的稻米品种、种植技术,由农户种植,村委会帮助销售,收获时农户与另外三方按比例分配利润,有了多方合作的定心丸,村民们信心十足地投入进来。

      为了带领村民种出高品质水稻,任玉军与村干部们可没少花心思,邀请了赵亚夫及镇江农科所专家做技术指导,探索出了一年种一季水稻的种田与养田结合的耕作制度,与专业合作社合作,使用烘干机烘干后进行加工和包装,再对稻米进行“身份”认证及质量卫生检测,在保质保量以及品牌的推动下,“东霞”大米最终卖出好价钱。

      为了帮扶当地的扶贫户脱贫,任玉军与村“两委”一方面让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稻米产业,另一方面聘用贫困户参与稻米生产加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收入,捆绑式脱贫。如贫困户曾九狗,他承包了插秧、收割等业务,预计年收入近15万元,迈向了奔小康的致富之路;还有与女儿相依为命的贫困户戚文秀,村委会为戚文秀介绍了一份加工衣服边角料的工作,每月有1200多元的收入,加上合作社的稻米“分红”,戚文秀家脱贫了,日子越过越幸福。

      “想种地有地种,不想种地有钱挣,预计参与入股的,每人可分红增收800元,我们还聘请了部分贫困户务工,他们的年薪近 2.5万元。”任玉军表示,今年稻米丰收,已联系一些单位、电商渠道帮助群众销售稻米,通过创新机制、捆绑发展,带动扶贫效果将更明显。

      据悉,该项目自2018年5月实施,充分发挥了东霞村的生态优势及村民的主观能动性,由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从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给农户们带来实际收益。今年水稻亩产750斤,总产值40万元,人均增收近3000元,东霞稻米成了群众实实在在的“脱贫米”。             

 

王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