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将老一辈留下来的东西传下去”
作者:     日期: 2020-01-21    浏览量: 28160

      近日,穿过首场冬雪洗礼后的农田,记者来到郭庄镇三阳地村。“我想将老一辈留下来的东西传下去”,话音未落,吴昌根老人手机响起,“徒弟回来报到了……”此刻,吴昌根、赵长新等舞龙师傅正围坐在村副主任窦红亮的办公桌前,为今年大年三十晚上的保留项目夜龙表演谋划着。

      “我们还是用‘火炉球’开路,让两条龙就从村文化广场开场,到龙宫门口摆出‘中、国、龙’,然后绕村里的主路一圈回广场,你们看怎么样?”窦红亮一边用笔画出路线图,一边征求大家的意见。“年三十是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这一圈走下来圆圆满满,给全村讨个好彩头。”一旁的赵长新附和道。今年68岁的赵长新是三阳地村地道的农民,担任龙头的角色。从他父亲赵廷合开始,赵家三代都是舞龙人,从小耳濡目染,让赵长新与舞龙结下了情结。上世纪八十年代,20岁出头的赵师傅有幸被村中长辈选中,成为新一代舞龙人之一,同村老中青三代言传相授,继承这一传统。“那时候,我们白天下田挣工分,晚上练舞龙,尤其是进入腊月,时间紧张,越冷越要练。”,另一位“龙头”冷茂金补充道,“以前一个竹篾龙头最重有三四十斤,不像现在的十七八斤,轻松许多。”

      “除了村里早些年留下的竹篾龙,我们在外表演都是用的别人的道具,团队应该有自己的东西。”吴昌根告诉记者,在一次巡演回来,村民连夜开会商议,决定全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让舞龙道具有着落。“有的人家出10元,也有出300元的,赵长新卖了家里的猪,出了600元。”

      59岁的吴昌根1987年前负责火炉球,1987年后担任“龙身”,他摸着龙珠说,两条龙18人,舞龙讲究的是团队精神,龙身跟着龙头走,龙头听从“珠”的指挥。1999年,他成了这名“珠”。如今,他已在村里挑选了2名有舞龙基础的年轻人作为守“珠”人,传授衣钵。

      三阳地舞龙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有的舞龙队为三阳地村村民于1978年自发组建,从1999年,团队赴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舞龙表演,到舞龙队赴北京参加迎接澳门回归百龙大赛,荣获金奖……这些荣誉不断激励着吴昌根等老一辈将舞龙传承下去的心,据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2004年,由于舞龙队人员结构老化、人员外出打工流动性增强等原因,三阳地舞龙几乎处于瘫痪状态,这一问题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特别关注。2007年,在原有的“三阳地”舞龙队基础上重新组建了芦亭村舞龙队,并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4年,芦亭村舞龙队《二龙戏珠》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5年至今,芦亭村舞龙更是作为保留展演项目频频亮相于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句容赛段、句容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各大文体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有了质的提升。        

 

明庭舒 王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