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阵地”筑起句容城乡新地标
作者:     日期: 2020-09-22    浏览量: 2189

      连日来,记者先后参观中心城区“好人广场”、戴庄村赵亚夫事迹馆、茅山铁军营、丁庄村葡萄架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深受触动。这些“好人阵地”均在城乡核心地段,成为句容各地文明风尚“新地标”。

      诠释“好人现象”的核心灵魂

      1991年12月底,大雪封路、客车停运,青年杜盛钢为了准时交货,从句容步行10小时赶到镇江接插件总厂。看着天色已晚,镇江接插件总厂厂长特批50元钱让他找旅社住一晚。“当时困得站着都能睡着,恨不得立即上床,但那时50元钱,对刚刚创业的我来说可是一笔‘巨款’,能做好多事。”杜盛钢说,为省下这笔钱,他决定连夜返回句容。

      夜里10点多钟行至句容地界,遇到4名累得走不动路歇在路边的大学生,一打听都是回句容的。怕他们在路上冻坏了,杜盛钢反复劝说一起走。同行至第二天凌晨2点,其中有名女生实在走不动了,又没地方投宿。杜盛钢忍痛割爱拿出那50元钱,为学生们雇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因为坐不下,他自己继续步行回家。

      此事杜盛钢并没有放在心上,但那名女生却在苦苦寻觅。10年后,那名女生成了杜盛钢儿子的班主任,在一次家长会上一眼认出了他,一个“中国好人”方才广为人知。

      “看着能帮忙不帮,过不了心底那道坎。”如今已是江苏盛邦家俱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杜盛钢说,既然是做好事,就不能计较回报。从少年时代帮助村里盲人挑水,到支援汶川地震救灾,30多年来,杜盛钢仅捐款捐物就达2000余万元。

      “施恩不图报,无私奉献已经成为句容好人的核心灵魂。”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文明办每年最苦恼的就是各类好人好事评选,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做的事不值一提,荣誉面前人人“害羞”。

      创新孕育好人的“社会生态”

      句容“好人”频出,得益于这里孕育好人的社会生态。多年来,我市道德模范活动常抓常新,率先出台《句容市志愿者星级评定和礼遇办法》,让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成为一种时尚。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市级以上道德典型共计300余人,居镇江第一,省级以上荣誉获得者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虬北村以前矛盾比较多,2016年9月成立“综治银行”,将志愿者的爱心善举以“道德资产”的形式进行“储蓄”,志愿者在遭遇困难时可“支取储蓄”,每个月底也可用积分到“综治银行”兑换生活用品。现在这个村注册志愿者达到1712人,占全村人口的80%,乱扔垃圾、不文明出行、乱堆乱晒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多年未发生治安案件。

      解开“好人精神”的传承密码

      在我市,“好人现象”随处可见,“好人精神”代代相传。市家长学校总校副校长孙建云的故事,为我们解开“好人精神”的传承密码。

      公婆把她当女儿,耳聋小叔子把她当姐姐,侄子会说话就喊她妈妈,孙建云几十年来呕心沥血,让自己家庭沐浴阳光,成为当地家庭教育的活教材。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好人”。

      孙建云认识到,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能春满园。2018年初,市教育局在边城镇中心小学成立孙建云家庭教育工作室,孙建云任导师,全市各地学校教师纷纷慕名加入,并把孙建云的家庭教育理念带到各自的工作中去,帮助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自觉自发自愿+传帮带,这是句容好人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刚刚被追授为江苏“时代楷模”、入选“中国好人榜”的糜林,就是“亚夫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传承者,他33年如一日,把科技兴农、科技富民作为毕生追求,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好人现象已成为新时代句容精神的鲜明注释,成为句容城市的品质特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我市将以打造“风尚美句容”道德高地建设品牌为抓手,厚植道德沃土、构筑文明高地、培养时代新人,让句容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好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