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镇循环农业串起生态致富链
作者:     日期: 2020-10-16    浏览量: 1882

      15日,在边城镇大华村的一块农田旁,4名工人正从2辆拖拉机上将处理过的禽畜粪便堆放到田边。村党总支书记裔云喜说,“现在这些粪便可是宝贝,作为有机肥提前堆放到田边角落,等到10月底种植小麦时,方便第一时间肥田。”

      大华村坐落于边城镇仑山湖畔,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是典型的农业村。近年来,村里通过组建大华绿农粮食种植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吸纳社员112户,共种植水稻800亩,养殖鸡鸭鹅4000只、肉牛450头和生猪500只。2019年,大华村集体纯经营性收入达12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3万元。

      禽畜养殖虽然赚钱,但粗放式养殖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少。裔云喜说,“过去这些禽畜粪便都是露天随意排放,不仅味道大,还难处理。一下雨,夹杂着粪便的污水便四处横流,村民平时出门都要捂紧口鼻。”为改善养殖环境,2017年,合作社集资100多万元建立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兴建了粪液储存池、干粪收集池、蓄粪池,购买了渣滓分离机等设备,把地下粪便收集管道一直铺设到养殖场,彻底杜绝粪便露天排放。

      “畜禽产生的粪便通过管道排进粪液储存池内,经过首道净化工序后注入分离器,利用微生物有氧发酵的原理, 使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快速繁殖,再通过调整温度、湿度和PH值,15天左右的时间,粪便就能发酵成有机肥,就可直接下田使用了。”站在直径6米的分离器前,技术员赵美根告诉记者,这套处理设备每天能收集处理畜禽粪便20吨,生产有机肥料3吨,仅有机肥销售每年就能增收8万多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夏柏明在村里承包种植了100亩水稻,他跟记者算了一笔“生态账”:按照平均每亩田需要2吨肥料来算,以往在市场购买化肥,每亩需要240元,现在用村里自产的有机肥,每亩只需150元,可节约90元,100亩就是9000元。用了有机肥后,有机水稻还未收割,就早已被周边客户订购一空。

      “现在不仅是本村人,周边的老百姓们都愿意加入合作社增收致富。” 裔云喜说,大华村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大华村已被列入镇江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名单。

      为进一步打好“生态牌”,延伸“致富链”,大华村还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秸秆机械化还田等绿色生产技术,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去年,大华村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95%,废旧地膜、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80%。“明年村里还将深入探索种养结合,发展200亩‘稻鸭共作’,提升稻田经济效益;在135亩的枇杷园里养鸡、鸭、鹅,充分发展生态养殖,不断提升农业生态种养水平,以循环农业助农增收、带农致富。”裔云喜满怀信心。

                巫  彤  郭方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