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镇以党建引领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作者:     日期: 2021-10-19    浏览量: 731

      “村级集体经济有底子,为民办事才有底气”。近年来,边城镇将党旗插在田间地头,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以点带面,因村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农业示范项目,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村集体与村民的“双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头雁领航,“灰”土地产生“金”效应

      长势喜人的千亩樱花、果香四溢的农业观光园、郁郁葱葱的精品苗木……走进边城镇青山村,仿佛来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谁能想到,眼前的美丽乡村在2017年以前,还是一个因开山采石“灰头土脸”、村集体收入不足10万元的贫困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停止采石、关闭宕口,走出一条绿色发展转型之路。”青山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朱小龙说。作为“头雁”的他,果断向村“两委”提议,整理矿山岗坡荒地,流转低效的意杨林,将集体的土地收回来、闲散的土地盘起来,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出近6000亩精品苗木基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以前在家窗户都不敢开,这两年,天变蓝了,水变清了,鸟语花香。”从过去的“靠山吃山”到如今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青山村的点滴变化都让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如今,在朱小龙的带领下,苗木产业每年为村民带来劳务收入200余万元,土地租金也由原来的每亩96元增加到600元,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220万元。青山村也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江苏省传统古村落”“镇江市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支部领办,循环农业拓宽“稻”路

      今年,大华村党总支将破解“丰产不丰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领办难题。按照“支部领办、群众参与、共同增收”的原则,该村积极发展“稻鸭共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效果。

      采访当天,正在田边查看情况的“鸭司令”鲍治国告诉记者,鸭子在田间活动可有效刺激稻秧生长,鸭子的粪便还可作为有机肥料,既省钱又环保。这样种出的稻米口感香甜,价格比普通大米翻了三倍,稻田鸭也能卖个好价钱,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产生了1+1>2的叠加效益。

      “现在不仅是本村人,周边的种植户都来我们这学习种养技术。”大华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裔云喜说,该村将进一步发挥党支部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打好“生态牌”,延伸“致富链”,以循环农业助农增收、带农致富,不断焕发村子的内生动力。

      村社合一,“幸福菜篮”为民惠民

      一手托着群众“餐桌”,一手鼓起农户“口袋”的“幸福菜篮子”项目,便是衣庄村采用“村社合一”模式,为村级经济发展“破冰”的一个缩影。该村运用“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方式,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带动、规范运营,实现组团式发展。

      在“幸福菜篮”蔬菜基地,宽敞的钢架大棚里辣椒、茄子、西红柿等红绿辉映、生机盎然,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蔬果。衣庄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洪阳林告诉记者:“基地全部采取订单式生产,由专业化公司平台负责销售,菜品质量和菜农收入都有保障。”

      该村紧紧依托党组织和“亚夫团队工作室”双向支撑,以绿色精品为核心,统一蔬果生产、技术、标识、品控等,通过“村社合一”带领村民走上从单一到多元、从大众到精品、从品牌到名牌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接下来,该镇将持续弘扬“亚夫精神”,深度推广“戴庄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激活村级经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把“一福地四名城”美好愿景演绎成现实。

郭方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