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靠民赢百姓口碑 常态长效让文明常在
作者:     日期: 2021-12-24    浏览量: 198

      全国文明城市,一块金闪闪的奖牌,一份沉甸甸的荣耀,站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正是句容人奋力迈进的目标。精心精致建设、精明精细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精致城市,句容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路上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文明之花”耀世开放!

      常态长效精细化管理 铺就最美文明底色

      大视野运筹,大手笔推动,超前布局谋划,需要“桅杆上的瞭望者”。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科学决策,高处谋势,新处落子,擘画新蓝图。

      今年1月4日,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表彰大会召开。市委书记潘群在会上强调,全市上下必须坚决摒弃“奖牌到手、创建到头”的懈怠思想,始终坚持“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视加冕为加油、把创成当启程,推动文明创建在新的起点上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迈进,让全国文明城市这一荣誉成为句容永不褪色的名片;在随后召开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潘群再次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在成功创成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再出发,将句容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推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在建设更有前景、更有魅力、更有温度的文明城市上谋出彩、谱新篇。

      今年以来,我市针对停车秩序等文明城市建设领域存在的短板,展开了“微改造”提升专项行动,一大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让百姓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同时,我市持续深化“路段长”制,开展卫生清扫、清除“牛皮癣”、整治市容秩序、劝导车辆有序停放等,不断在落实中细化、实化、深化长效机制,让每一位文明城市的建设者干劲充分激发。“文明城市建设在久不在速,须精耕细作、逐步提高、久久为功。”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科学、系统的长效机制正在句容生根、发芽,成为全体句容人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最终结出文明的累累硕果。

      为民靠民惠民 提升市民幸福感

      “相比米黄色,还是紫荆花色的好看,我们选对了!”在紫荆花园小区外墙出新改造现场,居民张梅花和邻居们围在一起,讨论着楼栋外墙出新的颜色效果。

      今年年初,城区1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被列入2021年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与往常不同的是,在此次改造中,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由群众说了算。为了更好地知民声、汇民意、懂民情,该项目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原则,在工程实施前,市住建局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网上征集、召开居民代表会议等形式,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造中,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改造,邀请居民对施工全程监督,为改造出谋划策。改造后还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对改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居民意见进一步整改完善。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文明城市的核心不是城市,而是市民。”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方便居民“点菜下单”,今年我市还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改造内容,整理了改造项目分类清单,细分为楼栋内外墙面出新、立面改造、单元门窗更换、落水管更换、楼道灯安装等多个子项目,明确了具体的改造项目、资金渠道等。通过各种形式“开门改造”,制定支持政策、标准和计划,引导居民和协调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互动,真正让这一民生工程由“替民作主”转变为“让民作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市始终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不断扩大服务群体,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尤其是针对群众生活中的“急”事,地方政府把“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获得群众点赞。立秋以后,茅山镇丁庄万亩葡萄合作联社的2万亩葡萄迎来了上市季,因周边地区突发疫情导致交通受阻,几万吨的葡萄面临滞销。茅山镇党委政府主动帮扶合作联社,急葡农之所急,出台“疫情期间助力葡萄销售”12项举措,不仅帮助葡农渡过了难关,而且实现了葡萄的丰产增收。

      针对群众生活中期待解决的“盼”事,我市积极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挑“最沉重的担子”,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民生问题,全力实现“想到位、说到位、做到位、结果到位”。集中式便民充电站让社区居民告别“飞线”充电,新建“口袋公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万家河由昔日的“龙须沟”变身今日的“景观河”……市民每天都能感受到身边正在发生的变化。

      激发城市文明气质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大家加快速度,这批是要送去开发区的书籍,剩下的送去茅山镇。”市图书馆工作人员陶然正陆陆续续将一箱箱捆扎整齐、带着油墨香味的图书送到全市176个“农家书屋”,书籍涉及农业种植、历史文学、卫生保健、儿童读物等多个类别,全面贴合基层群众的阅读需求。

      “农家书屋”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之一,它的运行加强了村级文化阵地的建设、增强了村民学习的积极性,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年纪大了,不会用电脑、智能手机,只能从电视、报纸或书本上获取信息。”茅山景区墓东村刘大爷激动地说,自从有了“农家书屋”,他学到了不少“真功夫”。

      茅山景区道德讲堂里,江苏好人、江苏省文明家庭戴荣斌跟大家分享了祖孙三代坚持80多年为三位无名烈士守墓的历程,“没有英烈的牺牲,就没有今天幸福的生活,我要发扬茅山老区革命精神,将守墓作为我的家风和家训,代代相传。”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现年53岁的戴荣斌是夏林村一位普通农妇,她怀着对革命烈士那份纯真的爱和无限敬仰,默默执着对初心的坚守和对使命的担当。

      近年来,我市整合好人模范、乡镇教师、退休干部、文艺团队、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建立“百姓名嘴宣传团”,年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近2000场次,道德讲堂总堂活动获评全省优秀讲堂案例。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教育,我市大力构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四会”组织,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广泛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树起群众身边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一次次学习研讨浸润思想,一场场理论讲座解疑释惑,知识竞赛活泼有趣,歌舞、快板、小戏小曲表演把理论“翻译”得入脑入心,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在涌动,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情在升腾。

      构思精巧、主题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景观小品扮靓大街小巷,把主流价值观润物无声地送进大家心中。

      这里有最美的人,这里有最幸福的家园。沐浴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阳光,句容人追梦的航船,必将行稳致远。

王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