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民同致富,把成绩写在大地上
作者:     日期: 2022-02-28    浏览量: 83

 

      “去年合作社帮助戴庄附近5个村发展1000亩有机水稻,一年下来每亩效益达1000元。”谈到帮助农民增收,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笑意盈盈。这位81岁的老人,从20岁参加工作起就扑身田间地头,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先后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50多万亩,给16万农民带来200多亿元直接收益。

      去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赵亚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习近平总书记跟我说,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如今,他每周都要到戴庄村田里两三次,研究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培养新农民,带领更多的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把更多更好的成绩写在更广阔的土地上。

      科技富农  从土地里刨出更多“金疙瘩”

      2月8日正月初八,初雪未融,赵亚夫就来白兔镇徐村草莓基地察看草莓生长情况。“受气温及前期雨雪影响,白兔镇草莓长势较慢,赵老得知后第一时间就把技术送上门。”草莓种植户李家华说。

      给农民送上最新科学技术,是赵亚夫一直以来的追求。工作前20年,赵亚夫潜心研究稻麦高产。1982年,赵亚夫作为镇江农科所研修生赴日本学习,很快就对“能让农民增收”的草莓种植新技术着了迷。第二年回国时,他带回20株草莓苗。

      种草莓,当时是一个新鲜事。“大家都不信,送上门的草莓苗有人当草喂了猪。”张冬才是白兔镇解塘村最早跟着赵亚夫种草莓的农民,虽然自己是农技员,但一开始他也只敢种0.9亩。草莓收获后卖了600多元,收益超出常规农作物的两倍。农民们看到希望,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87年,白兔镇露天草莓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收入8000多万元。“要致富,找亚夫”至今还在当地流传。

      草莓、葡萄、无花果、有机桃、有机大米……赵亚夫的农业科技项目送到哪儿,致富的种子就播到哪儿。赵亚夫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的“三不”原则,推广一个成功一个,发展起来的10万元户、50万元户、百万元户难以统计。

      “2005年5月的一个晚上,赵老打电话说要来看桃树生长情况,第二天大雨未停,原以为他不会来了,没想到赵老领着日本专家走山路到了桃园。”回忆起这段往事,大卓姐妹桃园创办人王巧娣感动地说:“这样的专家,谁不信?”

      赵亚夫在探索新技术的道路上从未停步。去年,赵亚夫多次改进的有机越光水稻再生稻,在戴庄村规模化种植获得成功,亩产提高到1000斤。

      合力强农  蹚出生物多样性农业致富路

      “山上猴王归位,空中老鹰飞翔,水中大鲵戏水……”天王镇统战委员、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介绍说,戴庄稻田里有130多种动物,比隔壁村高6倍;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去年的3.75万元。

      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赵亚夫帮助他们实现了这一切。

      2001年,赵亚夫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休后,主动请缨以农技专家的身份前往当时茅山革命老区最穷的戴庄村,不拿报酬指导村民脱贫致富。“以前我认为农业问题都可以用科技办法来解决,现在体会到不是那么简单。”赵亚夫说,不能仅靠科技示范户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基层党员干部受党多年教育,理应成为农民致富带头人。

      2006年,赵亚夫牵头成立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村社干部交叉任职,形成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社协同”。“合作社保障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让不会做生意的农民也能赚到钱。”赵亚夫以合作社主要种植的越光水稻为例,社员只负责田间管理,农机作业由合作社的农机服务站负责,年底合作社根据社员田间管理情况进行分红。目前戴庄全村866户有812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全村务农村民都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凝聚了农民共同致富的力量,生物多样性农业则是打开更多财富的“金钥匙”。在戴庄村有机蔬菜基地,绿油油的青菜正等待采摘,送往南京的盒马鲜生超市。“我们的蔬菜都是绿色有机产品,走的是中高端路线,每亩纯利润5000元。”基地负责人王忠立说,目前戴庄已形成大的生态圈,虽然基地也有害虫,但不会形成虫害,对产量的影响很小。

      在赵亚夫指导下,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长年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的有机绿色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去年入选全国首批“生态农场”。2018年10月、2019年12月、2020年6月,省政府三次发文要求在全省推广“戴庄经验”,将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推动绿色兴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

      新农兴农  打造“希望田野”的新风景

      “赵亚夫是我们农科院的‘老母鸡’,培养造就了一批科技专业人才,农科院也成为全省知名的应时鲜果专家培养基地。”镇江市农科院研究员芮东明1984年大学毕业工作后就一直跟着赵亚夫学习。在赵亚夫的带领下,38年来芮东明扎根茅山革命老区,潜心研究葡萄种植,成为“葡萄大师”,今年1月荣获“江苏好人”称号。

      解决“三农”问题,人才是关键因素之一。赵亚夫一直注重“传帮带”,既培养了全国道德模范糜林、省党代表万春雁等一批农技专家,也带出了以全国劳模纪荣喜、方纪生等为代表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2018年,“亚夫团队工作室”在戴庄村揭牌成立,赵亚夫担任总顾问,来自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33名农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建立“亚夫团队工作室+地方分室+农业专家+乡土人才+种养大户”的组织体系。工作室培育出农村科技人才1200名,为句容100多个农村合作社、45万名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在“亚夫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广阔农村,挥洒青春、实现梦想。汪厚俊、王忠立、李有意等38名新农菁英,发起成立亚夫团队工作室科技兴农青年集体。他们为100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在全国累计推广农业“三新”面积30万亩,惠及4万余农户,助农增收近30亿元。去年,该集体荣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新华日报 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