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圣村:富脑袋鼓口袋 同心共奔富裕路
作者:     日期: 2022-06-21    浏览量: 847

——“共富路上村村行”走进后白镇二圣村

文/张慧民 王欣  严成

图/张  杰 余晖

      后白镇二圣村,位于我市二圣水库旁,地处茅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该村聚焦产业兴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多元化发展产业,筑牢富民增收的“源头”;强化服务能力,全方位开展入户走访调研,多领域进行精准帮扶;树立文化自信,以“家文化”建设为引领,多形式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浓厚农村文化氛围,逐渐走出了一条“财”“神”并重的共富之路。

 

产业兴村筑牢增收“源头”

      后白镇是我市农业大镇之一,作为后白镇中的一个重点行政村,二圣村辖区内耕地众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村民们自家“一亩三分地”所带来的种植收益已经远远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增加收入,一度闲置的土地则对村集体经济以及村民收入带来了“双重打击”。

      如何打破这一困境?二圣村党委积极联系种植大户以及从事农业的相关企业,经过土地流转,将村内4000多亩闲置土地租赁了出去,在实现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万元的同时,也为全村村民带来了近300万元的收入。

      金原农化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综合性的农资营销企业,2021年,该企业负责人万云国与村委会沟通协商,以每亩800元的价格在二圣村租下190亩土地,用于种子培育以及水稻、小麦示范种植。15日,记者来到示范种植基地,一座座高标准农作物种子培育大棚和一亩亩等待插秧的水田映入眼帘。

      “农作物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传统农业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所以我们积极引进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的好品种,在这里示范种植,并组织周边农户观摩、学习,进行区域推广。”万云国说,“选择在二圣村,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土壤也比较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目前种植的是水稻与小麦,一年两季。”

      “一个村子要发展,光解决闲置土地的问题是不够的,这些年,我们村一直聚焦产业兴村,通过成立融资公司,购置厂房,投资项目等措施,实现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二圣村党委书记吴大军告诉记者,多元化产业发展是二圣村未来的发展规划,而筑牢村集体经济收入“源头”,则是发展的最终目标。

      随着二圣村产业化发展理念的确立,2017年,二圣村成立圣湖环卫服务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二圣村辖区内的环卫保洁,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2017~2019年,购置后白镇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整4号楼厂房共5411平方米,目前已有一家家具企业入驻,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2万元;2021年,融资茅山湖康体旅游度假有限公司,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5万元。2021年,二圣村各项收入就超过了600万元,固定经营性收入超150万元。

 

精准帮扶补足发展“短板”

      “共富共富,就是要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吴大军表示,在共同富裕之路上,二圣村秉承着“一个也不能丢”的信念,全方位强化服务能力,精准帮扶村内有困难的群众,全力补足村子发展短板。

      “有困难,找支部”是二圣村百姓解决困难的第一选择。于桃桃家住二圣村水南自然村,她的公公是一名老党员,患有脑溢血,婆婆患有糖尿病,丈夫因病去世,儿子正在读高中,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吴大军为她争取到了公益性岗位,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

      “这里就是我工作的地方,每天将它打扫干净就可以了,多亏了书记与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帮助我缓解了家庭经济的困难,真的很感谢他们。”村委会一旁的广场,就是于桃桃的工作之地,每天她按时来到这里,认真打扫完才离开。“其实还挺轻松的,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回去照顾家人和孩子。”

      村内有困难的不止有于桃桃一家,村民胡正国,家庭情况同样十分困难,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直在打零工,自己又因为肾炎无法承担工作而辞职。村委会通过走访了解,积极联系民政部门与人社部门,咨询政策,为他谋求了一份公益性岗位,如今每个月稳定工资收入1800元(扣除保险后),极大缓解了其家庭负担。

      “我们就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直至2017年底,我们村实现了全部脱贫。”据吴大军介绍,对于住房困难的群众,村党委争取项目资金进行危房改造;能够纳入低保的做到应保尽保;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确实因病无劳动能力的多方争取资金进行资助,确保人均年收入达8500元;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采取就业帮扶……

      通过危房改造、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走访慰问等措施,如今二圣村的弱势群体已经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方式,幸福指数日益提升。

文化自信让“富”沁入心田

      在村落发展有了“样子”、村民生活有了“底子”的同时,如何将“富”字沁入群众的心田?是吴大军以及众多村干部所思考的另一个难题。“解决难题的灵感来自于他们热爱的广场舞,精神文化的丰富,首先得有一个阵地。”吴大军说。

      2017年,根据群众的意见建议,二圣村村党委向各方筹集资金400余万元,在村委会旁新建了一座占地15亩,集文化展示、科普、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广场,每晚都会吸引200余位周边群众来娱乐休闲。“每天晚饭后都会来,利用健身器材运动,有时也会看看孩子们打球,看看其他村民跳广场舞,感觉整个村子充满了活力,很不错。”胡应马是马鸡头自然村的一名村民,他笑着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个广场,每天的“活动”也多了起来。

      除了群众自娱自乐,二圣村党委也主动谋划,为进一步加强以文化人工作,围绕文化广场阵地开展移风易俗、绿色环保、科普培训等各类文化活动,同时连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评选活动,选树了41位先进人物,以典型标杆涵养淳朴民风。“我们积极以村内的党员为主体,组建民间艺术团队和文化创作队,将剧本以戏曲、划旱船、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文化演绎,吸引了广大群众参与。”现如今,“锣鼓声说响入云,花船来到二圣村,今天不把别的唱,唱唱农村要振兴。”《乡村振兴龙船歌》《主题教育龙船歌》等一个个群众自编、党员演绎的“花船表演”在二圣的文化广场上掀起一阵又一阵的“红色旋风”。

      在村委会内,记者看到,契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村里设立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内不仅记录了村子的历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还大力宣扬了村内的文明家庭、句容好人等。

      “我们力争将二圣村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以村委会为中心,宣传村内的好妯娌、好婆媳、文明家庭、好人好事等,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全方位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内涵,让‘富’流淌在每一位村民的心中。”吴大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