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源 “聚”智慧 “用”人才 郭庄镇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作者:     日期: 2024-01-17    浏览量: 548

      1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变闲为宝”、“二龙戏珠”非遗名片重放光彩、高标准农田种出科技范儿……近年来,郭庄镇致力于把资源“集”起来,把智慧“聚”起来,把人才“用”起来,充分重视人才这“第一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集聚资源 引凤还巢

 

      在郭庄镇葛村集镇的一处厂区,有的厂房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着切割木材;有的厂房内雅雀无声,师傅们正专心致志地雕刻……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处无人问津的闲置厂房。

      “有赖于家乡政府的支持,去年3月份,句容分公司在老家郭庄注册成立,希望能够与家乡共同发展壮大。”江苏殷巧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代生介绍,几年前,他回乡购置了这处闲置厂房,用于公司产品加工,同时吸纳当地劳动力。

      曾经闲置的“包袱”成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财富”,还能让不少村民感受到“家门口就业”的幸福感。江苏殷巧建设有限公司句容分公司的成立,使企业与家乡联系更加紧密。“每个人都盼望着家乡好,成立分公司的初衷,是想与家乡能够互相促进。”汤代生介绍。

 

汇集智慧 传承文化

 

      舞台上,喧闹的锣鼓声,两条巨龙翻、滚、转、穿、跳跃,一幅双龙闹海的热闹画卷呈现在眼前;舞台下,游客里三层外三层,看得津津有味、纷纷拍手叫好……这是郭庄镇传统民俗“二龙戏珠”的演出盛况。

      “二龙戏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郭庄镇的文化名片。62岁的吴昌根,是郭庄镇“二龙戏珠”的带头人。“过去每逢周边举办庙会,大家都会请舞龙队来表演,大人小孩围坐台下,从头看到尾。”吴昌根说,在庙会演出市场萎缩后,舞龙已不能养家糊口,队员们也纷纷转行。如何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成了吴昌根的心头病。

      “非遗项目要走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智慧路子,才能更好传承。”郭庄镇旅游和文化部门负责人说。在郭庄镇政府的支持下,当地对龙珠、龙身等加装了led灯,并在龙身外层涂画上缤纷的色彩,让“双龙”白天舞出“色彩斑斓”、夜晚舞着“闪亮灵动”。不仅如此,郭庄镇还将废弃小学改造成舞龙训练场和保存展厅,设置专项经费,用于龙灯、锣鼓乐器、服装更新。为了帮助“二龙戏珠”项目更好走向市场,郭庄镇每年组织舞龙队参加各类民俗演出,既让非遗项目有了更多宣传展示机会,又增加了演出人员收入。

 

科技赋能 高效种植

 

      帅气地跳上农机,秧苗装车,启动车辆,转动方向盘……在“小谢在良田”抖音账号的视频里,郭庄镇95后小伙谢广胜驾驶着农机行驶在农田里。同样的农活,不一样的展现。“我想让大家看到农业的另一面,轻松、科技、活力,通过新农机展现新技术带来的变化。”2015年从部队退伍返乡种地的谢广胜,以郭庄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走出了一条农业机械化的种植之路。

      “原来农机水平远没有今天这么好,大田种植是个辛苦活,天气越热越需要干活。”谢广胜回忆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谢广胜积极使用新技术,农场实现了互联网和摄像头全覆盖,拥有农业机械108台、农用无人机15架。农场养殖种植的农副土特产品贴有二维码,均可溯源。他还与郭庄镇政府联合开展农场特色农家游,建成观光休闲农业、DIY农场等,并投资建成句容首家为农服务综合体。

      从“门外汉”到“种粮能手”,从对无人插秧机、大型拖拉机等先进机械操作一窍不通到如今的得心应手,从300亩地的农场到对周边3.4万亩农田提供播种、育苗、植保、收割、烘干、加工的全托管服务……谢广胜用科技赋能农业高效种植的故事还在高标准农田里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