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业 兴产业 盛文旅 茅山景区以实干之“笔”绘就发展新画卷
作者:     日期: 2024-01-23    浏览量: 425

      因地制宜,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唱好中草药种植产业“增收戏”;整合资源,推出“吃、住、游、玩”沉浸式旅游体验,奏响农旅发展“融合曲”;创新综治,形成“党建网+警网+网格”三网融合模式,打好社会治理“文明拳”……去年以来,茅山风景区立足资源优势,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让农业强起来、产业兴起来、文旅盛起来。

 

狠抓产业发展 唱好“增收戏”

 

      茅山地区享有“天然药库”之美名,是江苏省道地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近年来,茅山风景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等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马埂村对春茂湾进行开荒复垦种植中药材,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将中药材种植与农田景观相结合,种植射干、芍药等药效与“颜值”兼具的药用植物。该基地约170亩,种植了丹参、白头翁、马蹄香、何首乌等35种道地中药材,打造“科普示范基地”。据了解,仅射干一项,能为马埂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约35万元。

      近年来,玉晨村因地制宜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林下经济。2021年起,该村村委会选用村集体8亩林地,投资40多万元,建成51个独立大棚,林下种植食用菌。2023年10月,玉晨村2万株椴木灵芝喜获丰收,孢子粉丰产开出了“致富花”。通过一地多用,轮作西瓜、灵芝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助力村集体增收。

      学习“戴庄经验”,与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建,蹚出发展“致富路”。2023年10月,墓东村田间一片丰收景象,100亩高标准农田种植越光水稻喜获丰收,金色稻田奏响“收割曲”。“2023年越光水稻比往年常规水稻亩产效益要高,亩产650至700斤,亩产值达3000至4000元。引进了‘稻鸭共作’模式,在稻田投放了500只鸭苗,循环种养提高亩产效益。”墓东村村委会委员孙文介绍。

      “红色+旅游”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李塔村深入挖掘该村及周边红色文化资源,对新四军医疗所、修械所、新四军水坝等抗战遗址进行修复,优化提升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了集餐饮、特色民宿和红色文化参观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壹号兵站”,为全村发展红色旅游打下基础。

 

整合优质资源 奏响“融合曲”

 

      依托资源禀赋,深入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功能,打出农文旅协同发展“组合拳”,推出“吃、住、游、玩”于一体的沉浸式旅游体验。

      从推动非遗进景区、夜经济创新揽客、推进景区联票、开发文创新品等方面发力,打出文旅融合“创新牌”。开展“寻找茅山春味”“研学夏令营”活动,开发“茅山旅游商城”微信小程序、“一部手机游茅山”支付宝小程序,定制文创雪糕、老子书签、茅山天然泉水、非遗手作等产品,举办国潮庙会、音乐啤酒节、星空婚礼等活动,与金坛金牛洞景区实现旅游景点互通、景区票务互售……

      以农旅融合为切入点,以发展休闲采摘、田园观光为突破口,开发采摘游线路,赏美景、乐采摘、品美食,采摘游受到游客的青睐。每到采摘季,茅山脚下的果园门口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游客带着孩子们前来乐享采摘好时光,孩子们挎着篮子进入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此外,开启“康养+”模式,茅山温泉假日度假酒店、茅山涵田度假村酒店、梵净花开、顶宫观日、依山傍水等酒店、民宿,举办丰富活动,果蔬采摘、篝火晚会、音乐喷泉、露天电影……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休闲疗养、度假娱乐体验。

 

创新综合治理 吹来“文明风”

 

      积极探索“三网三员”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组建由村“两委”成员、警员、网格员组成的“三员”工作队伍,形成“党建网+警网+网格”三网融合模式。深化“三单管理”,通过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实现资源有效统筹、需求有效对接、服务有效落地。

      创新推行“积星榜”“红黑榜”,建立“红星账册”,赋予乡村治理新动能。“三员”队伍走村入户,当好“纠纷调解员”,织好“安全网”。目前,调解矛盾21件,为民办实事48件,排查风险隐患5起,有效提高了群众社会治理参与感和满意度。推进移风易俗,将抵制“高价彩礼”纳入村规民约,组建移风易俗宣传队,通过村规民约、典型示范、入户宣传等方式,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厚养薄葬,推动文明乡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共商共治共管”村民自治模式。从党员户、文明家庭户、美丽庭院示范户等中推选出村人居环境整治劝导员,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分数化,实现村庄环境和文明行为双提升,让“环境美”成为乡村振兴鲜明底色。

      下一步,茅山风景区还将围绕区域规划更新、特色创建推进、景街深度融合、绿色组团发展、示范村打造、基层治理新实践等方面发力,争当表率、争做示范,切实以务实的实干实绩赋能“强富美高”新茅山建设。